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物質資料生產過程及三種基本經濟形式
2021-12-08 10:57:05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事業(yè)單位考試網
【導讀】華圖事業(yè)單位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fā)布: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物質資料生產過程及三種基本經濟形式,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事業(yè)單位考試考情政策解讀,點擊領取備考資料,更多事業(yè)單位考試資訊請關注(htshiyedanwei)公眾號,歡迎加入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交流群: 參加刷題、模考、領取備考資料,考編路上不孤單!
迄今為止,人類社會順序經歷了兩種基本經濟形式是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按照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設想,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將進入產品經濟階段。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商品經濟是在自然經濟的縫隙中生長的;而在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經濟才取代自然經濟,成為普遍的經濟形勢;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商品經濟。而產品經濟是相對于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說的一種經濟形式,也是馬克思設想的在商品經濟消亡以后的共產主義社會的交換方式。接下來我們就來仔細講講這三種經濟模式及其相關知識。
一、物質資料生產
人類最基本的社會關系和社會制度首先是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在此基礎上形成其他社會關系和制度。
1.物質資料生產的含義:物質資料生產是指人類用自己的勞動改造自然并使之適合自身需要的實踐活動。
2.物質資料生產過程的三要素:勞動者的勞動、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
3.物質資料生產過程的四個環(huán)節(jié)及其關系:物質資料生產過程包括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四個環(huán)節(jié):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生產是決定性的環(huán)節(jié),也是經濟活動的基礎,居于首要地位,起主導作用;分配、交換、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分配和交換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對生產和消費有著重要的影響。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二、三種基本經濟形式
1.自然經濟:為了滿足生產者或經濟單位自身需要而進行生產的經濟形式。自給自足是自然經濟的基本特征。自然經濟是私有制經濟的一種表現(xiàn)。該種經濟形態(tài)主要存在于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以及封建社會。
2.商品經濟:商品經濟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社會經濟關系社會化的經濟形態(tài)。包括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商品經濟是在自然經濟基礎上產生,與自然經濟相對應的經濟形式。
(1)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條件:社會分工是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前提條件。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決定性條件。
(2)商品經濟的兩個發(fā)展階段:商品經濟經歷了簡單商品經濟和發(fā)達商品經濟兩個發(fā)展階段。簡單商品經濟產生于原始社會末期;資本主義社會處于發(fā)達商品經濟階段,即市場經濟階段,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的發(fā)達階段。
3.產品經濟:產品經濟的運行形態(tài)是取得自己需要的東西不是通過交換,而是通過社會中心機構集中的、統(tǒng)一的分配來取得。產品經濟是以生產力高度發(fā)達為基礎的,并以全社會經濟利益的一致性為前提。
以上便是物質資料生產過程及三種基本經濟形式所有內容啦,你掌握了多少呢?做題檢測下吧~
例題
1.(單選題)馬克思說:“生產就單方面來說也決定于其它要素,例如,當市場擴大,即交換范圍擴大時,生產的規(guī)模也就增大,最后,消費的需求決定著生產。”這段話表明( )
A. 生產決定消費
B. 消費決定生產
C. 消費積極地反作用于生產
D. 生產反作用于消費
【答案】C【解析】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有巨大的反作用。馬克思的這句話表明消費需求為生產提供動力,提高生產積極性,揭示了消費的反作用。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項。
2.(單選題)商品經濟產生和發(fā)展的一般基礎和條件是( )
A. 自然分工
B. 社會分工
C. 價值規(guī)律建立
D. 交易制度建立
【答案】B【解析】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條件和基礎是社會分工,即各種社會勞動劃分和獨立化為不同的行業(yè)或部門。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項。
商品與貨幣
“商品愛貨幣,但其‘愛情’的道路絕不是平坦的”。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在他的《資本論》中這樣形容商品與貨幣的關系。貨幣是商品交換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貨幣產生后,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由貨幣來表現(xiàn)。商品經濟社會中,商品生產者只有把商品賣出去,換位一定數量的貨幣,才能生存和發(fā)展。所以說商品愛貨幣,商品和貨幣密切聯(lián)系。讓我們一起探尋兩者間的“愛情”聯(lián)系吧。
一、商品
(一)商品定義: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
(二)商品二重性:商品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tǒng)一。其中,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使用價值是商品能夠滿足人們需要的物品的有用性。兩者間關系體現(xiàn)為:①同一性: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②對立性: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同時擁有價值和使用價值。
(三)勞動的二重性:抽象勞動和具體勞動。其中,具體勞動是具體勞動是在各種具體形式下進行的勞動,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是抽象勞動是撇開勞動的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人類一般勞動,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兩者之間關系體現(xiàn)為:一方面,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同一勞動過程的兩個方面,它們在時間和空間上是統(tǒng)一的,并不是兩種獨立存在的勞動或兩次勞動;另一方面,具體勞動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抽象勞動反映的是社會生產關系,是勞動的社會屬性。
(四)商品價值量及其有關的概念
1.商品價值量即單位商品價值。相關計算為商品的價值總量=單位商品的價值量*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量。
2.商品價值量的決定因素機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指在現(xiàn)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3.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勞動者的生產效率用單位勞動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來表示,可分為個別勞動生產率和社會勞動生產率。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二、貨幣
(一)產生: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貨幣。
(二)概念: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三)貨幣具有五種職能
1.價值尺度:貨幣作為表現(xiàn)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貨幣本身是商品,有價值,執(zhí)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并不需要現(xiàn)實的貨幣。
2.流通手段: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執(zhí)行流通手段職能時,必須用現(xiàn)實的貨幣,不能用觀念上的貨幣。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受一定規(guī)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價格總額和貨幣的流通速度所決定。
3.支付手段:隨賒賬買賣出現(xiàn)的是買賣交易的延期或不同步。
4.貯藏手段:退出流通領域,作為財富被保存起來,必須是足值的貨幣。
5.世界貨幣:指貨幣躍出國內市場,在世界市場上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職能。
在我們的事業(yè)單位考試中,商品與貨幣常作為經濟考點對考生進行考查,考生必須理解和牢記。一起做兩道題鞏固加深記憶吧。
例題
1. (單選題)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全國各地區(qū)向災區(qū)捐獻的帳篷、衣物等物資( )
A. 不是商品,因為他們不是勞動產品
B. 是商品,因為他們具有使用價值
C. 不是商品,因為他們沒有用于交換
D. 是商品,因為他們滿足了災民的需要
【答案】C【解析】根據商品定義,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向災區(qū)捐獻的物資并沒有實現(xiàn)使用價值和價值的交換,不滿足商品定義。因此不是商品。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項。
2.(單選題)下列執(zhí)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是( )
A. 償還貸款的現(xiàn)金
B. 發(fā)放工資的現(xiàn)金
C. 購物消費的現(xiàn)金
D. 預交租金的現(xiàn)金
【答案】C【解析】流通手段指的是交換行為在同一時空內進行的職能,本題中,“購物消費的現(xiàn)金”符合這一定義。支付手段指隨賒賬買賣出現(xiàn)的是買賣交易的延期或不同步。“償還貸款的現(xiàn)金”、“發(fā)放工資的現(xiàn)金”、“預交租金的現(xiàn)金”三者所體現(xiàn)的都是支付手段。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項。
價值規(guī)律
價值規(guī)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基本經濟規(guī)律,即商品的價值量取決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按照價值相等的原則互相交換。在私有制社會中,價值規(guī)律自發(fā)地調節(jié)生產,刺激生產技術的改進,加速商品生產者的分化。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由于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guī)律,以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接下來一起進一步學習價值規(guī)律相關知識點吧。
一、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
價值規(guī)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基本經濟規(guī)律。它包括:
①商品的價值量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正比,與部門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②商品按照價值相等的原則互相交換。
二、價值規(guī)律的表現(xiàn)形式
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則是價值規(guī)律的表現(xiàn)形式。即一般情況下,市場上某種商品供不應求時,其價格就可能上漲到價值以上;而當商品供過于求時,其價格就會下降到價值以下。同時,價格的變化會反過來調整和改變市場的供求關系,使得價格不斷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
三、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
商品價值決定于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必須等價交換這一客觀規(guī)律,對于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起著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
(一)調節(jié)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個生產部門的分配;
(二)刺激生產技術的改進和勞動效率的提高;
(三)促進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yōu)勝劣汰。
價值規(guī)律的相關內容到這就結束啦,做兩道題練練手吧~
例題
1.(單選題)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 )
A. 價值規(guī)律的客觀要求
B. 對價值規(guī)律的否定
C. 價值規(guī)律作用的表現(xiàn)形式
D. 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特有現(xiàn)象
【答案】C【解析】一般情況下,市場上某種商品供不應求時,其價格就可能上漲到價值以上;而當商品供過于求時,其價格就會下降到價值以下。同時,價格的變化會反過來調整和改變市場的供求關系,使得價格不斷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由此,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則是價值規(guī)律的表現(xiàn)形式。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項。
2. (單選題)一些稀有的名畫、文物、珍貴郵票一類的東西,一旦進入商品流通領域,只有人們的購買力能控制它們的價格上漲幅度,但其價格總是高于價值。對這種現(xiàn)象認識,正確的是( )
①它們的價格不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②這種現(xiàn)象證明價值規(guī)律不是商品交換的基本規(guī)律
③它們的價格上漲不會促進生產擴大和商品供給量的增加
④不能用商品交換中的特殊現(xiàn)象否定價值規(guī)律的普遍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解析】稀有的名畫、文物、珍貴郵票等商品是價值規(guī)律中的特例,因為對于這些商品來說,價格與供求不存在相互制約關系,價格不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但不能因為這一特例而否定價值規(guī)律的存在,所以②項本身說法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項。
剩余價值
提到剩余價值,大家可能覺得略微抽象。那如果換個說法——“剝削”,是不是感覺具體很多呢?眾所周知,資本剝削最直接、最原始的形式就是“加班”,根據馬克思的理論,剩余價值是指在剝削制度下,被統(tǒng)治階級剝削的,勞動者所生產的新價值中,勞動創(chuàng)造的價值和勞動報酬之間的差額,即“由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被資產階級無償占有的勞動”。一起來探尋所謂的“剝削”吧~
一、剩余價值
剩余價值是由雇傭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資本是投入生產過程中的貨幣,剩余價值是交換得來的貨幣量減去投入的貨幣量所剩余的貨幣量。盡可能追逐剩余價值,體現(xiàn)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關系,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范疇。資本家提高對工人的剝削程度的方法有多種多樣,最基本的方法有兩種,即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
二、剩余價值類別
1.絕對剩余價值: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絕對延長工作日,從而延長剩余勞動時間,增加剩余價值的方法。
2.相對剩余價值: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從而延長剩余勞動時間,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剩余價值。
3.超額剩余價值:企業(yè)由于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使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額。在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條件下,每個資本家總是力圖不斷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使其生產的商品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從而獲得超額剩余價值。
剩余價值的全部內容到這就結束啦~有兩道鞏固題在等你完成哦~
例題
1.(單選題)馬克思在分析資本主義的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時指出:“生產剩余價值或賺錢,是這個生產方式的絕對規(guī)律。”這主要說明( )
A.剩余價值不適用于社會主義社會
B.剩余價值規(guī)律有其存在和發(fā)展的現(xiàn)實意義
C.剩余價值是資本家一切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D.剩余價值規(guī)律是共產主義的基本經濟規(guī)律
【答案】C【解析】剩余價值規(guī)律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絕對規(guī)律,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是為了獲取剩余價值,“生產剩余價值或賺錢,是這個生產方式的絕對規(guī)律。”剩余價值規(guī)律決定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即這一生產的目的完全是為了追求剩余價值。剩余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一切經濟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資本主義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一切方面,都服從于資本家獲取剩余價值的需要,受剩余價值規(guī)律的支配。剩余價值生產,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存在、發(fā)展和滅亡。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項。
2.(單選題)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guī)律是( )
A.價值規(guī)律
B.剩余價值規(guī)律
C.資本積累規(guī)律
D.平均利潤規(guī)律
【答案】B【解析】剩余價值規(guī)律是指剩余價值產生、資本增殖的規(guī)律。它反映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即資本家絕對或相對地延長工人剩余勞動時間,提高勞動強度,改進生產技術等方法,最大限度地獲取由雇傭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它支配著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基本矛盾的日益尖銳化以及資本主義發(fā)生、發(fā)展和滅亡的歷史趨勢,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guī)律。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項。
資本
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觀點,資本是一種由剩余勞動堆疊形成的社會權力,它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是一個特定的政治經濟范疇,它體現(xiàn)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因此,資本并不完全是一個存量的概念。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具有不同的形式。本篇主要分析按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其相關知識吧。
一、資本的本質
“資本的本質是獲得利潤”,在現(xiàn)實生活中,資本總是表現(xiàn)為一定的物,如貨幣、機器、廠房、原料、商品等。資本的本質不是物,而是體現(xiàn)在物上的生產關系。
二、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根據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的作用不同,資本可以區(qū)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1.不變資本:以生產資料形態(tài)存在的資本,它通過工人的具體勞動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其價值量不會大于它原有的價值量。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本,在生產過程中只轉移自己的物質形態(tài)而不改變自己的價值量,不發(fā)生增值,所以馬克思把這一部分資本叫做不變資本(用C表示)。
2.可變資本: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不是被轉移到新產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勞動再生產出來。再生產過程中,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新價值,不僅包括相當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而且還包括一定量的剩余價值。由于這部分資本價值不是不變的,而是一個可變的量,所以,馬克思把這部分資本叫做可變資本(用V表示)。
把資本區(qū)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進一步揭示了剩余價值產生的源泉。它表明,雇傭勞動的剩余勞動是剩余價值產生的唯一源泉。這種劃分也為確定資本家對雇傭勞動者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
三、流動資本和固定資本
依據價值周轉方式的不同,劃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兩個部分。
固定資本是指資本的價值并非在一次生產過程中全部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價值周轉方式是多次轉移、多次收回的特點,把它稱為固定資本。
流動資本是指資本價值是在生產過程中一次全部投入生產過程,資本價值周轉方式是一次投入、一次收回的特點,把它稱為流動資本。
關于“資本”你掌握了多少呢?一起做兩道題檢測下吧~
例題
1.(單選題)美國某工廠從銀行貸款100萬美元,其中50萬美元購買了機器設備,另50萬美元給工人增加了工資。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這100萬美元都是可變資本
B. 這100萬美元都是不變資本
C. 購買機器設備的50萬美元是可變資本
D. 給工人增加工資的50萬美元是可變資本
【答案】D【解析】不變資本包括勞動資料(廠房、機器)和勞動對象(原材料),可變資本指的是可以帶來剩余價值的那部分資本,主要指的是勞動力,所以給工人增加工資的50萬美元是可變資本。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項。
2. (多選題)某企業(yè)購進一套設備,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那么以機器設備形式存在的資本屬于( )
A. 不變資本
B. 可變資本
C. 固定資本
D. 流動資本
【答案】AC【解析】資本在生產過程中以兩種形式存在:生產資料形式和勞動力形式。根據這兩部分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資本區(qū)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依據價值周轉方式的不同,劃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兩個部分。其中,不變資本包括勞動資料(廠房、機器)和勞動對象(原材料)等;固定資本是指資本的價值并非在一次生產過程中全部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價值周轉方式是多次轉移、多次收回的特點,把它稱為固定資本。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C項。
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與經濟危機
商品大量積壓、生產銳減、工廠大批倒閉,工人大量失業(yè)、信用關系嚴重破壞,整個社會經濟陷入極端混亂和癱瘓之中……以上種種描繪的便是經濟危機的蕭條,經濟危機是指資本主義在生產過程中周期性爆發(fā)的生產過剩的危機。雖然危機的可能性在貨幣出現(xiàn)以后就已經產生了,但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才具有現(xiàn)實性。這是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決定的,即生產的社會性和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以下便是資本主義矛盾和經濟危機的相關知識點。
一、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及其深化
(一)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內容
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這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這一人類社會基本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具體體現(xiàn)。
(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表現(xiàn)形式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各個企業(yè)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tài)之間的矛盾;第二,社會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
(三)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后果: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日益深化不斷發(fā)展的最突出的后果,就是導致并不斷加深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主要表現(xiàn)、根源和周期性
(一)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主要表現(xiàn)為生產過剩;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根源在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再生產的周期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每隔若干年就爆發(fā)一次,周期性出現(xiàn),這就是經濟危機的周期性。典型的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包括危機、蕭條、復蘇、高漲幾個階段。危機階段是周期的基本階段。
小編找了幾道相關題目供大家鞏固練習哦~
例題
1.(單選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從實質上說就是( )
A.生產絕對過剩的危機
B.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
C.生產不足的危機
D.買賣脫節(jié)的危機
【答案】B【解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相對過剩是指相對于消費者有效需求來說社會生產的商品顯得過剩,而不是與消費者的實際需求相比的絕對過剩。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項。
2.(單選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 )
A.生產與需要的矛盾
B.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C.生產力和上層建筑的矛盾
D.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的矛盾
【答案】D【解析】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這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這一人類社會基本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具體體現(xiàn)。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項。
利潤
什么是利潤?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對于利潤的理解可能是:利潤就是收入減去各項成本費用之后的剩余。如果收入減去各項成本費用之后大于零,表示經營盈利了,如果小于零,表明經營沒有賺到錢,虧損了。然而在我們接下來要講到的利潤相關知識可并非如此簡單哦。一起來學習吧~
一、成本價格
成本價格,又稱生產成本或生產費用,是由所耗費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價值構成的。
資本主義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不變資本價值(C)、可變資本價值(V)和剩余價值(m)三部分構成,用公式表示就是:W=C+V+m。
C+V構成生產商品的成本價格,用K表示。這樣,W=C+V+m=K+m。
成本價格的出現(xiàn),使剩余價值和可變資本之間內在的本質聯(lián)系看不見了,因而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被掩蓋起來。
二、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
當剩余價值被資本家看作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時,剩余價值就取得了利潤的形式。剩余價值是利潤的內容和本質。
商品的價值用公式表達為:W=C+V+m=K+m=K+P
其中,K表示成本價格,K=C+V;m為剩余價值,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用P表示。
①剩余價值率:m′=m/V,表示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
②利潤率:P′=m/(C+V),表示全部預付資本的價值增殖程度即獲利程度。
三、平均利潤
(1)平均利潤率:指整個社會剩余價值總額與社會預付總資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
(2)平均利潤:各部門的資本家按照平均利潤率取得的利潤即平均利潤用表示。
四、生產價格
生產價格等于成本價格加平均利潤。
五、超額利潤
超額利潤是超額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
以上內容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利潤知識點,供大家參考及學習!下邊有兩道相關題目等著大家練手哦~
例題
1.(判斷題)剩余價值是利潤的轉化形式。( )
【答案】錯誤【解析】剩余價值與利潤這兩個范疇之間的關系是:①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②剩余價值是利潤的本質和內容。③利潤掩蓋了剩余價值的真正源泉。故本題表述錯誤。
2.(判斷題)資本主義商品的價值由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和剩余價值構成。( )
【答案】正確【解析】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所生產出來的商品價值是由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和剩余價值三部分構成。即商品價值為c+v+m。故本題表述正確。
市場經濟體制
市場經濟體制是指以市場機制作為配置社會資源基本手段的一種經濟體制。它是高度發(fā)達的、與社會化大生產相聯(lián)系的大商品經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經濟資源商品化、經濟關系貨幣化、市場價格自由化和經濟系統(tǒng)開放化。市場經濟體制(主要是指現(xiàn)代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政府只能作為經濟運行的調節(jié)者,對經濟運行所起的作用只是宏觀調控。一起來具體學習相關知識點吧。
一、資源配置方式
(一)合理配置資源的必要性
人們需要對既定的人力、物力、財力在各種可能的生產用途之間作出選擇,以保證稀缺的資源用于生產消費者最需要的產品組合,分配給生產效率最高的生產者,獲得最優(yōu)的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社會要素資源,避免人力、物力、財力的閑置浪費,是任何社會經濟活動的中心問題,是一切社會生產共同的要求。
(二)社會資源的配置方式
社會資源的配置有兩種基本方式:
1.市場配置方式:依靠市場運行機制進行資源配置的方式。這種配置方式稱之為市場經濟體制。
2.計劃配置方式:依靠政府計劃進行資源配置的方式。這種配置方式稱之為計劃經濟體制。
二、市場經濟體制的一般特征
(一)經濟活動市場化;
(二)是企業(yè)經營自主化;
(三)是政府調節(jié)間接化;
(四)經濟運行法制化。
三、市場經濟體制的優(yōu)缺點
(一)市場經濟的優(yōu)點
1.市場主體的自主性:市場經濟要求承認和尊重市場主體的意志自主性。
2.市場關系的平等性:身份平等即消費者和生產者平等地享有生產資料;交易平等即買多少東西付多少錢。
3.市場行為的競爭性:市場經濟一直存在著競爭。
4.市場運轉的有序性: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
5.市場發(fā)展的開放性:由社會分工和生產專業(yè)化的廣泛發(fā)展以及實現(xiàn)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目標決定。
(二)市場經濟的缺點
1.自發(fā)性: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損害別人利益
2.盲目性:自己不了解情況導致自己利益受損
3.滯后性:市場調節(jié)是一種事后調節(jié),當人們爭相為追求市場上的高價而生產某一產品時,該商品的需求可能已飽和,而生產者卻還在繼續(xù)生產,到了滯銷引起價格下跌時,才恍然大悟。此時即使轉產,也已造成產品積壓,不得不賤賣,蒙受巨大損失。
在我們的事業(yè)單位考試中,市場經濟體制考點較為重要,考生必須理解和牢記。一起做兩道題鞏固加深記憶吧。
例題
1.(單選題)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fā)生核泄漏事故。我國國民為防止核輻射擴散對健康有可能帶來的不利的影響,于是爭相搶購碘鹽、碘片等預防性物品,個別商店趁機哄抬物價。這一事實說明市場調節(jié)具有( )
A.自發(fā)性
B. 滯后性
C. 盲目性
D. 競爭性
【答案】C【解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的參加者都分散地在各自的領域從事經營,對于市場前景的判斷并不能從宏觀層面做準確的把握,因此,他們作出的經營決策會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項。
2.(單選題)計劃和市場( )
A.是劃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社會的標志
B. 存在于不同的社會制度中
C. 屬于社會制度的范疇
D. 都是經濟調節(jié)的手段
【答案】D【解析】計劃和市場一樣都只不過是一種經濟調節(jié)的手段,與社會制度沒有本質的聯(lián)系,沒有姓“資”姓“社”的問題。因此資本主義一樣有計劃,社會主義同樣需要市場。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項。
手機端鏈接:https://m.sydw8.com/2021/1208/406721.html
掃碼關注事業(yè)單位考試公眾號,招考信息搶先看,備考資料送不停!
上一篇:綜合寫作模板之“鳳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