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陜西省事業(yè)單位A類行測常識判斷知識點整理
華圖教育 呂月娟
1.李希霍芬首次提出“絲綢之路”的概念
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舴以谄渲鳌吨袊芬粫,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在此之后被正式應用。絲綢之路溝通了中西方文化、貿易交流,其從長安(或洛陽)為起點,向西經河西走廊,到達敦煌,穿越包括今天新疆在內的西域,進入中亞地區(qū),然后繼續(xù)向西,通往西方文明中心羅馬帝國,或向南到達身毒(今印度)。
2.“絲綢之路”的開辟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率領100多人的使團出使西域,此次出訪的目的本是為了說服大月氏聯合夾擊匈奴,雖然途中被匈奴扣留近13年之久,但最終從匈奴出逃,越過蔥嶺,到達位于中亞費爾干納盆底的大宛,并請求大宛國國王送去大月氏,進而輾轉到達阿姆河北岸的大月氏。但大月氏在原來大夏國的領土上建立新的家園,已經無意和匈奴為敵,張騫只好返回,途中再次被匈奴扣押,在公元前126年,張騫帶著妻兒逃回漢朝。第一次出使西域結束。
公元前116年,張騫再度出使西域,年近五十的張騫,率領著三百人的使團,攜帶著上萬頭牛羊、絲綢和價值為數千萬的金幣,這次出使的目的地是位于伊犁河、楚河流域的烏孫國。海上絲綢之路開通以前,陸上絲綢之路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與此同時,通過“絲綢之路”我們傳播了東方文明,比如中國輸出了絲綢、養(yǎng)蠶繅絲、井渠法、鐵器和造紙術,同時輸入了汗血寶馬、西瓜、核桃、葡萄、苜蓿、佛教等。
3.“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回國時所走之路,是古代中外貿易和對外交往的海上通道。形成于秦漢時期,發(fā)展于三國隋唐時期,繁榮于唐宋時期,轉變于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fā)港徐聞港(漢)、合浦港、臨海港、廣州(三國時期)和泉州(宋元時期稱“世界第一大港”)。
海上絲綢之路開辟后,在隋唐以前,它只是陸上絲綢之路的一種補充形式,但到隋唐時期,由于西域戰(zhàn)火不斷,陸上絲綢之路被戰(zhàn)爭所阻斷,代之而興的便是海上絲綢之路。唐宋代伴隨著我國造船、航海技術的發(fā)展,我國通往東南亞、馬六甲海峽、印度洋、紅海,及至非洲大陸航路的紛紛開通與延伸,海上絲綢之路終于替代了陸上絲綢之路,成為我國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例1】下列關于“絲綢之路”的描述,正確的是:
A“絲綢之路”東起古長安(今西安)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把古代中國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羅馬文化連接起來的國際陸路通道
B“絲綢之路”起初為絲綢貿易而開通,17世紀,意大利人皮羅德首次將之稱為“絲綢之路”,即被廣泛接受
C“絲綢之路”是指始于古代中國,連接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古代陸上商業(yè)貿易路線
D新“絲綢之路”橫貫亞歐大陸,途徑17個國家,是世界上最長、最具發(fā)展?jié)摿Φ慕洕笞呃?/p>
【參考答案】A
【答案解析】B選項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 首次將之稱為“絲綢之路”即被廣泛接受,因此表述錯誤。C選項“絲綢之路”沒有經過美洲。D選項新絲綢之路東起連云港西至荷蘭鹿特丹,橫貫亞歐大陸,途經中國東西部和中亞、歐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fā)展?jié)摿Φ慕洕笞呃,是中國與世界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陸路通道。
【例2】早在400年前,西班牙等國商人就將中國的絲綢以及茶樹、柑橘等農作物運往拉丁美洲,又將一些農作物從拉丁美洲引入中國,形成了一條橫跨太平洋的“海上絲綢之路”。請問一下哪些農作物不是從拉丁美洲引入中國的?
A. 玉米 B. 紅薯 C. 花生 D. 水稻
【參考答案】D
【答案解析】玉米、紅薯、花生均原產美洲,在明朝中后期傳入中國。水稻是我國土生土長的農作物之一,在河姆渡遺址中有發(fā)現,是我國最早的長江流域原始農耕文明的代表。故選D項。
【例3】下列不屬于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港口的是( )
A. 廣州 B. 泉州 C. 寧波 D. 廈門
【答案】D
【解析】中國境內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有廣州、泉州、寧波三個主港和其他支線組成。
絲綢之路是關于古代封建社會時期我們東西方國家通過絲綢之路的開創(chuàng)進行的文化和經濟方面的交流,與國家當下的大政方針緊密相關,因此既是熱點也是難點,在行測常識判斷中可考察的頻率是非常高的。通過上述解析可以看出關于絲綢之路的考察重點,主要集中在絲綢之路提出、起點、路線和對外輸出與輸入上,這就給我們復習該部分內容時提供了思路,不至于復習時無所適從。
(編輯:姜芃)